• 您當前所在: 全國 [切換]
    嗨,歡迎來到至上 服務者登錄 |服務者加盟 | 手機至上
    至上知識點 閱讀:提升稅收征管數字化治理效能研究
    提升稅收征管數字化治理效能研究
    至上官方高級會計師
    中國至上會計

    提升稅收征管數字化治理效能研究

    2024-05-10 09:15:54 至上知識點 13600832人瀏覽
    精彩回答

    圖片



    作者:

    張 健(國家稅務總局安徽省稅務局)







    圖片

    近年來,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物聯網、區塊鏈等信息技術的發展引發了國家治理的深度變革,已有的治理理念、制度規則、政策措施和技術手段都發生了巨大變化。稅收征管改革持續深化推進,覆蓋納稅人繳費人、稅務人、決策人三端的全國統一規范的電子稅務局、智慧辦公平臺、決策指揮系統等一系列數字化應用建成上線,納稅人繳費人從“能辦”到“好辦”,稅務人從“網辦”到“慧辦”,決策人從“看形”到“判勢”,全方位提高了稅務執法、服務和監管能力,實現了以數字化轉型驅動稅收治理方式變革。隨著數字中國建設、數字政府建設等發展規劃的進一步實施,我國稅收治理正快速邁向數字化智能化治理改革的攻堅期和深水區。


    一、稅收征管數字化治理效能的基本內涵

    稅收征管數字化治理效能是指稅收征管數字化在實現稅收治理目標的過程中所展現的能力以及所獲得的治理效率、效果、效益等。它是基于稅收法律法規,通過數字技術對涉稅數據進行深度挖掘和智能分析,建立以“數據+規則”為主要手段的數字化征管體系,倒逼相關主體遵法守規,并在宏觀上進一步改善經濟生態環境與營商環境,實現立法機關、征稅主體、納稅主體之間的有機協作,使稅收治理達到高效有序的狀態。

    (一)稅收征管數字化治理效能是國家治理能力的有機組成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國家制度和制度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稅收征管數字化治理效能是國家治理理念、方式和手段在稅收方面的具體運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多次強調要發揮稅收在國家治理中的基礎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深化稅收征管改革的意見》明確了稅收征管數字化的一系列舉措,并提出“堅持系統觀念,統籌推進各項改革措施,整體性集成式提升稅收治理效能”。這說明稅收征管數字化治理效能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在稅收領域的直接體現。

    (二)稅收征管數字化治理效能是高質量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稅務實踐的有力抓手

    稅務部門深刻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五大特征、本質要求和重大原則,創新推動現代稅收治理理念和方式,把機制創新運用于工作實踐,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使提升稅收征管數字化治理效能成為高質量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稅務實踐的有力抓手。比如,國家稅務總局安徽省稅務局積極發揮稅收的職能作用,不斷推動稅收征管數字化升級和智能化改造,更好服務中心工作,扎實做好組織收入、落實稅費優惠政策、深化稅收征管改革、優化稅收營商環境等各項任務。

    (三)稅收征管數字化治理效能是稅收征管數字化轉型成果的客觀體現

    稅收征管數字化治理效能集中體現了稅務部門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組織稅費收入,服務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稅務實踐和成效。在新時代,黨中央高度重視稅收治理效能的提升,并推進了一系列稅收改革:2015年國稅地稅全面合作,2018年國稅地稅機構合并,2021年開啟深化稅收征管改革,推動執法、服務、監管的體系合成。三次變革從業務到組織、從序列到體系、從技術到能力的漸次探索和創新,推動了稅收征管數字化治理主體不斷融合升級、治理工具不斷更新迭代、治理效能持續跨越式提升。2023年全國各項稅費收入31.7萬億元,其中,稅收收入15.9萬億元,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費超2.2萬億元,有效激發了市場經營主體活力,為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福祉改善提供了堅實的財力保障。


    二、現階段稅收征管數字化治理效能的發展趨勢

    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加速了稅收征管數字化升級和智能化改造的進程,推動與數字技術升級、數據要素完備、業務制度完善、組織架構優化相適應的治理能力提升,實現了執法、服務、監管的系統優化和深度融合。

    (一)數字技術應用持續升級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全面貫徹網絡強國戰略,把數字技術廣泛應用于政府管理服務,推動政府數字化、智能化運行,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國務院關于加強數字政府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以數字化手段提升監管精準化水平。加強監管事項清單數字化管理,運用多源數據為市場主體精準‘畫像’,強化風險研判與預測預警。”近年來,基于大數據的稅收征管數字化轉型逐漸成為稅收治理效能提升的重要動力。一是在理念提升上,充分發揮國家稅務總局大數據云平臺的數據集成和支撐作用,以數據賦能手段推動稅收工作從傳統的“依靠經驗、人工判斷、重復操作”,向“依靠數據、智能判斷、自動運行”轉變。二是在技術應用上,立足于“自主可靠、確保安全”原則,科學選擇先進且實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搭建稅收征管數字化技術研究的基礎框架,打牢數字化技術的基礎。三是在規則完善上,將精準的技術應用規則貫徹于信息化建設全過程,通過全鏈條改造、全過程賦能,為稅收工作提供科技支撐和融合發展,實現目標任務清單化、工作推進項目化,努力探索稅收治理現代化的新路徑。

    (二)數據要素管理持續完備

    數據是稅收征管數字化的核心要素。我國建立了“供數、要數、管數、用數”的稅收大數據體系,不斷完備數據要素管理能力,實現數據高效收集、共享、流動和開放,運用云計算、智能算法等技術分析、預測監管對象的行為趨勢和未來風險,實施有效干預,實現稅收數據治理能力的關鍵需求。供數能力反映了依法依規、便捷安全的數據供應機制,提升數據供應質效是保障數字化智能化運行的關鍵;要數能力反映了內外部涉稅數據的獲取合作機制,數據共享交換和數據可用性是數字化應用的前提;管數能力反映了對涉稅數據的科學規范管理,體現了數據安全和數據應用的協調,要充分滿足合理便捷的征管應用需求,加強對稅源全生命周期的監管;用數能力反映了對涉稅數據的全領域和全場景應用,要積極推動人工智能算法等先進技術創新能力建設,不斷挖掘數據價值,發揮大數據對稅收業務的驅動作用,科技賦能稅收治理。

    (三)業務制度體系持續完善

    業務規則決定業務過程中的“事件流”走向。稅收征管數字化治理離不開業務制度體系的持續完善。一是業務要素數據化。只有征管業務要素的全面數據化,才能將業務規則轉變成計算機可運行的流程,便于研發基于稅收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算法的設計科學、指向明確、結果準確的指標模型,更精準地調度和控制業務過程,更精準地識別風險、發現問題和評判成效,全面提升業務處理效率。二是業務改造集成化。提升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的業務改造,不僅涉及執法、服務,還包括行業監管、稅收預測、經濟分析、決策支持等各個方面。

    (四)組織架構建設持續優化

    提升稅收征管數字化治理效能需要通過執法、服務、監管體系優化,推動業務流程、制度規范、信息技術、數據要素、崗責體系的融合升級。組織架構建設是整合數據、技術、業務、人才等各方資源形成合力的關鍵所在。一是根據發展態勢動態調整和發揮部門職責作用,形成協同聯動的工作格局,使征管和科技發展部門更好發揮制度設計、統籌推進等職能,稅收大數據和風險管理部門更好發揮提供底層數據支持、監管指標構建等職能,人事部門更好發揮組織結構優化、人力資源調配等職能。二是及時優化調配征管資源,將熟悉技術和業務的復合型人才向數據管理、風險管理、技術開發和系統運營等工作傾斜,積極培養具有數字化技能和管理能力的專業人才,建立科學的征管資源配置、人力資源管理和績效評價管理體系,實現任務自動分配、資源合理配置、績效實時評價等目標。


    三、國外稅收征管數字化治理的有益實踐

    (一)構建適應本國數字化的組織架構

    近年來,各國配合稅收征管數字化進程,加速推進組織架構扁平化,清晰職責邊界,精準業務職能,以適應數據聯通、業務聯動、行動聯系的要求,并積極實施利益相關者協同發展戰略。美國國內收入局(IRS)全面改造了信息化決策層和執行層的組織架構:決策層由首席信息官及其下設辦公室組成,直接向局長負責;執行層包括三位助理首席信息官,分別是日常事務助理首席信息官、系統研發助理首席信息官、信息資源管理助理首席信息官。IRS設置政府項目管理辦公室(GPMO),負責重大項目的管理,獨立向首席信息官匯報。日本稅務系統內部信息管理架構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子系統是按稅種建立的信息管理系統;第二部分子系統具有稅收統計分析功能,是對第一部分子系統的補充;第三部分子系統是公共通用系統,管理與納稅人有共性的信息資源(如納稅人編號、地址等),實行資源共享。日本稅務系統按照信息管理三層架構分層設置獨立機構負責數據采集、處理分析和推送調查。新加坡國內稅務局數字化轉型計劃重新定義稅務人員和納稅人辦稅體驗,將實施升級后的核心稅收管理系統作為稅務部門業務轉型的關鍵。德國注重運用現代科技手段開展稅收管理與服務,其信息管理架構相當固定,每個州設置一個信息處理中心,數據統一傳輸到信息處理中心進行集中處理,從根本上杜絕了政出多門、軟件不兼容、數據不統一、信息不共享的問題。巴西稅務局(RFB)2021年起重組風險管理模式,成立設有地區協調中心的國家風險管理辦公室,修訂職責、授權和治理結構,以適用于本組織的所有業務領域和層級,更好地協調RFB基于先進技術工具的風險管理。

    (二)提升基于合規的數字治理能力

    各國使用數據科學技術對越來越多的來自納稅人和第三方的稅收相關數據(如在線收銀機和金融賬戶的數據)進行分析,幫助納稅人清晰了解稅收差距,洞察涉稅行為,促進稅務合規。2023年,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發布的《2023年稅收管理:OECD與其他發達和新興經濟體的比較信息》顯示:使用行為洞察的各國稅務部門的比例從2018年的62%增長至2021年的76%。基于合規的數字治理能力的提升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可用于合規目的的數據來源大幅增加。數據來源主要包括:記錄交易的各種設備、銀行商家等支付中介機構、服務供應商及客戶、互聯網和社交媒體、政府機構和國際伙伴等可用于預填服務、行為洞察以及識別風險的交易信息和非結構化數據。比如,智利稅務局(SII)開發了所得稅交互式報告,利用SII持有的信息、在納稅申報表上檢測到的不一致情況以及在所得稅申報過程中收到的第三方聲明來分析納稅人的行為,使稅務官員能夠從不同角度監控和了解多個問題。又如,芬蘭設立“收入登記冊”,包含關于勞動收入、養老金和福利的綜合數據,并實行一次性報告原則,記錄從雇主、養老金、福利支付者等處支付的工資信息。再如,瑞典稅務局對木材存量這一農業財產持續評估的基礎數據,就來自整合了測繪、地籍和土地登記局的數據以及國家森林清查局的實地數據等各種信息的數字地圖。二是科學分析方法和識別工具廣泛應用。加拿大稅務局不斷探索包括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在內的高級分析方法應用,如圖形數據庫管理系統和算法、社會網絡分析、集成異常檢測和無監督學習、人工智能自動編碼器技術、短期記憶神經網絡等,以識別潛在的高風險中小型企業,并對這些企業進行審計。三是風險識別和行為洞察能力得到提升。有的國家通過加強調研和數據分析,提升識別稅收高風險區域及按輕重緩急開展執法行動的能力。比如,比利時稅務局開發了4種預測模型(Iris模型、Pegasus模型、Delphi模型、Hermes模型),以助力增值稅和預提所得稅的債務風險管理,指導采取的干預措施和后續步驟。

    (三)推動稅務執法方式和思維方式的數字化轉型

    數字化轉型不僅帶來了稅收征管方式的轉變,而且對稅收生態系統產生了深遠影響。各國稅務部門在積極推動新興數字技術應用的同時,更加注重稅務人員思維方式的數字化轉型,不斷提升稅務人員數字化應用能力,更好奠定稅收征管數字化轉型的基礎。一是稅務執法方式的電子化智能化。通過日益增多的數據和復雜的分析模型,稅務部門能夠更好地識別需要進一步審查或具有欺詐性的申報表或交易。稅務監管方式正在由原先的面對面調查方式向數對數實時方式轉變,數字化模型能夠對申報表或特定信息進行實時的電子檢查,自動啟動基于規則的方法來應對稅務風險。電子合規檢查正在逐步成為各國稅務檢查的重要組成部分。比如,印度稅務局推出的電子驗證計劃為納稅人提供稅務局從各種來源收集的與他們有關的電子財務信息,納稅人可以核實這些信息,以便準確和全面地確定其收入。又如,愛爾蘭稅務局新實施的實時風險框架包含三個不同的模塊,即實時風險(RTR)儀表板、規則管理器和規則模擬器,實時檢查客戶提交的退款(還款),并使用合規團隊創建的規則阻止有風險的付款。再如,立陶宛稅務局2020年實施的智能稅務管理子系統(i.KON)可以實時識別差異,確保更高效地處理傳入的數據,并可以更快地評估稅務風險。二是稅務人員思維方式的數字化電子化。OECD在調查中意識到需要將人置于政策關注的中心,以促進數字化發展。技術的進步促使稅務部門考慮在審計過程中與納稅人接觸采用電子桌面的新方式。在2021年OECD發布的《稅務管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環境中的數字彈性》涵蓋的32個稅務部門中,近90%的稅務部門將部分現場檢查轉移到虛擬/數字環境中,另有76%的稅務部門計劃繼續將現場檢查轉移到虛擬/數字環境中。Hale 等(2019)認為,組織要快速適應數字化轉型,應重視多技能專業人員團隊。稅務專業人才不僅要具備法律、經濟、會計等基本知識,還要學習數據科學、高級統計、機器人、人工智能等新知識。

    (四)加強稅收規則的數字化管理和應用

    OECD認為,稅務部門的主要職責是確保納稅人遵從稅法和履行納稅義務。隨著數字技術的進步,各國紛紛選擇將交易事項的稅收規則和要素信息嵌入納稅人的自然系統中,使納稅人在實施交易的同時依據稅收規則進行稅務處理。這是一種全新的業務模式,推動著稅務部門行動方式的變化。稅收征管現代化起步較早的英國、挪威、新加坡、俄羅斯等國均積極推進嵌入式稅收征管模式。英國實施稅收數字化(MTD)增值稅計劃,企業可利用應用程序編程接口(API)直接從數字記錄中提取增值稅納稅申報數據,向英國皇家稅務海關總署提供稅收信息。挪威稅務局新開發的增值稅系統允許企業會計系統直接調用集成了增值稅申報表填報規則的API,實現不同系統之間的信息互通。俄羅斯對特定大企業實行“在線稅收監控”試點:企業授權稅務部門通過API遠程訪問會計和稅務報告系統,直接進入企業的商業或會計系統,并將其嵌入在交易層面;稅務部門提供持續的調查和監控,以確定交易是否包含風險預警。

    (五)持續完善適應數字化的稅收機制

    近年來,各國稅務部門被賦予了更多的職責,在推動政府變革方面發揮了更廣泛的作用。一是開展積極的事前引導。比利時于2020年年初設立了一個呼叫中心,在年度個人所得稅繳納截止日前10天內,通過大數據技術分析篩選即將繳納個人所得稅或可能需要分期繳納稅款的納稅人,給予溫和提醒,并為有逾期繳稅史或低收入的特定群體提供幫助,解決納稅問題。這一舉措有效提高了納稅人對稅務部門的信任度,使稅款支付率提高了31%。二是促進征收率的有效提升。各國稅務部門采取數字化的創新方法,促進稅收合規和簡化征稅流程,有效提升了稅收征收率。智利稅務局(SII)設立由專門從事特定稅收事務官員組成的稅收法規實施小組,主要職能是評估法規變更對SII和納稅人的影響,使用創新方法和技術促進系統、官員和納稅人遵守新法規。三是引導納稅人廣泛參與。芬蘭推動“快樂納稅人”行動,利用社交媒體、有影響力的人和創意視頻來展示居民因稅收而有權獲得的服務和福利。四是開展個性化的稅法宣傳。羅馬尼亞稅務部門開展了專門針對從輔導/私人課程中獲得或擬獲得收入的個人項目,對納稅人發送個性化通知,以促進其自愿遵從稅法。


    四、當前我國稅收征管數字化治理的實踐

    (一)積極推進智慧稅務建設

    近年來,我國穩步推進稅收征管改革,智慧稅務建設初見成效。一是在系統集成上,著力推進內外部涉稅數據匯聚聯通、線上線下有機貫通,驅動稅務執法、服務與監管的制度創新和業務變革,實現法人納稅人信息“一戶式”、自然人納稅人信息“一人式”、稅務機關信息“一局式”、稅務人員信息“一員式”歸集。稅務機關開展納稅人繳費人行為自動性分析管理、稅務人員履責全過程自控性考核考評、稅務決策信息和任務自主性推送等探索,數據資源融合聯動的基礎不斷夯實。二是在系統建設上,在基本建成全國統一規范的電子稅務局和智慧辦公平臺的納稅人、稅務人兩端應用的基礎上,突出數字化、智能化、場景化集成展示決策分析數據和產品,打造決策層工作的集成融合平臺,系統自動依據經營主體的信用程度高低、辦理事項類型等特征,分類提供差異化的場景式服務和解決方案,有力提升稅務機關決策管理的水平和能力,積極服務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三是在多維協同治理上,打造異地協作平臺,形成全國稅務系統聯網的配合協作平臺,搭建基層稅務機關之間對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生產銷售運輸等企業涉稅風險的聯查共管,體現稅收風險區域協同數字化治理的成效。四是在優化辦稅體驗上,積極推廣個人所得稅App,納稅人可在國內任一地點、任意時間完成納稅申報義務,即時查看稅收優惠資料。個人所得稅App與Web客戶端、扣繳機構客戶端和辦稅服務大廳端的三個接口互聯,實現了信息填報系統的同步共享和對納稅人的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住房租金、贍養老人、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等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信息填報的準確性審核。

    (二)深化新興數字技術應用

    稅務機關高度重視數字技術在稅收領域的應用轉化和技能提升。一是積極探索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機器學習、聚合計算技術的稅務應用,充分應用創新技術提升新技能。稅務機關通過“數據+規則”將各類業務數據化、標準化,實現稅收大數據的有效歸集、分類聚合、動態比較;通過“技術+數據”提升大數據集成分析應用能力,實現稅收治理能力從“以票管稅”到“以數治稅”的理念躍遷。二是積極聯動市場監督管理、海關、司法等其他相關政府部門,構建多主體、多層級、廣覆蓋的聯合服務、集成監管和協同治理體系。實現涉稅數據和稅收業務的實時同步,構建稅務機關、納稅主體、金融機構和相關部門之間的數字化稅收治理體系,實現稅收治理體系的現代化。三是優化縱向各層級和橫向各部門的職責,建立完整的稅收征管科技組織架構、全方位的納稅服務組織體系、專業的大數據與風險監管體系,強化數字化智能化的稅務組織保障。

    (三)持續完善數據治理和應用

    我國推進跨領域跨部門信息合作共享和系統互聯互通,推動各類系統數據向大數據云平臺集成。一是加強安全態勢感知平臺建設,常態化開展數據安全風險評估和檢查,健全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置機制,確保數據全生命周期安全;二是加強數據資源的開發利用、規范管理和應用服務,探索區塊鏈等技術的應用,不斷拓展應用場景,豐富云平臺應用和智能化分析工具,挖掘稅收數據的生產價值,提升數據資源利用率,形成稅收治理現代化合力。稅務機關運用數字化智能化技術,探索實現從“人找數”到“數找人”的數據技術服務實踐途徑,大幅度提高稅收治理效率,有力支撐了各項制度改革的落地實施。

    (四)大力實施智能服務改革

    稅務機關主動嘗試將先進的技術應用到稅收征管之中,不斷擴大和延伸與納稅人的接觸點,為納稅人提供廣泛、多樣、深入的納稅服務。一是在服務載體上推動“線上+線下”并重,不斷完善電子稅務局的功能,搭建納稅人線上辦稅平臺,“非接觸式”辦稅繳費正逐步成為納稅人繳費人的首選。二是在服務形式上做好共性服務、做實個性服務,通過電子稅務局、征納互動平臺等遠程稅費咨詢功能,實現“辦問協同”和“7×24”小時在線智能咨詢。注重運用統籌思維,整合分散、零碎的涉稅業務,實現數據賦能,使流程更優化、辦理更快捷。三是在服務方向上既注重程序性,又注重權益性,打破由稅務機關單一主體提供稅費服務的路徑依賴,以“信用+風險”監管為基礎,構建覆蓋涉稅專業服務全過程的多元化監管運營體系。四是在服務技術上運用大數據、大模型、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試點“稅意達”等新方式,拓展與納稅人的接觸點,實現無感智能、學辦一體的辦稅新體驗。

    (五)不斷完善智能監管體系

    稅務機關應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充分挖掘稅收大數據的“金山銀庫”,精準定位稅收風險疑點并實施有效監管。一是大數據賦能稅務監管。稅務機關依托大數據平臺,實現數據信息智能歸集,通過數據融合、賦能融合、業務融合,識別高風險對象對其進行風險分析與重點監管,構建以動態“信用+風險”為基礎的分級分類監管機制。二是征管業務場景數字化應用。稅務機關依托稅務網絡可信身份體系、聯動信息確認、申報征收、稅收執法、稅務稽查等稅費征管環節,推動實現流轉稅、財產和行為稅、所得稅等各稅類稅種與社會保險費一體聯動、協同服務,對征管業務的要素、規則、流程、場景、方式進行數字化重構,實現數據與業務制度的緊密耦合。比如,安徽省稅務局組建稅收監管中心,強化省市縣三級聯動,實現數據流和工作流兩個閉環,確保風險推送任務“少而精”、風險應對質量“優而高”,給基層減負的效應進一步顯現,防范重大行業稅收風險的能力進一步增強。


    五、提升我國稅收征管數字化治理效能的途徑

    (一)融入國家數字發展規劃,持續完善發展基礎

    我國稅收征管數字化治理應在數字政府建設框架下,持續提升治理效能。一是融入國家數字發展規劃。應主動融入《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提出的“兩大基礎、五位一體、兩大能力、兩個環境”的“2522”整體框架,從整體性、系統性、協同性等角度驅動稅收征管數字化治理方式的變革。二是依托國家數字基礎體系建設。隨著我國數據要素市場建設和數據資源整合的加速推進,個人信息保護法、數據安全法等數據監管法律體系逐漸完善,為稅收征管數字化治理提供了較好的外部基礎。稅務部門應充分利用好國家數字基礎體系,積極推動稅收征管數字化轉型、智能化升級、融合創新,提升稅收征管數字化治理能力和數據安全保障能力。三是利用社會數字資源。我國擁有世界上最大規模的納稅人繳費人群體,數字經濟發展迅猛,產業的數字化智能化升級改造領先于大多數國家,應用技術和高科技人才不斷積累,資源優勢和市場優勢明顯。社會治理數字化智能化的加速發展和應用創新使涉稅數據資源高速擴張,在資源優勢利用、數字經濟監管和社會治理數據應用等方面為我國稅收征管數字化治理提供了豐富的擴展空間。

    (二)應用成熟的數字技術,推動稅收征管數字化升級

    應積極探索我國稅收征管數字化的集成融合應用,推動新興數字技術在全面數字化新電子稅務局等系統的應用創新。一是強化技術整合。應加快API應用推動稅企數據直聯,將一般稅收規則數字化,內嵌入納稅人的自然系統中。二是提升線上服務能效。應基于稅收共治前提,探索創新稅務人、納稅人繳費人和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的關系友好、應用豐富、廣泛受益的稅收生態系統,以多元賦能提升線上服務能效。三是優化技術系統銜接。應加強與國務院相關技術標準部門的對接,引入擁有本土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三方數字技術開發機構,加快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應用,拓寬與納稅人繳費人的接觸點。

    (三)深化稅收數據治理,夯實數字化基礎

    數據治理是數據應用的基礎和根基,直接影響著數據價值的體現。多年來,我國稅收數字化實踐建立了基于內部數據匯聚聯通、線上線下有機貫通的數據歸集分析監管標準體系。今后,要進一步夯實稅收征管數字化治理的基礎,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是主動對接國家“互聯網+”可信身份認證平臺,實現跨部門互認和跨境身份識別;提升數字化服務能力,編制清晰規范的數字化服務指引;實現稅務合規、數據共享的未稅先關聯。二是高效發揮數據要素的驅動作用,提升“云端”數據的歸集分析能力,實現跨平臺涉稅數據的統一流轉、實時查詢和全程監控。三是通過“數據+規則”加快納稅人數字化智能報稅進程,開源稅收規則算法,建立市場準入制度,推動建立穩定的全國統一的涉稅信息共享制度和平臺,提升涉稅金融、網絡交易等關鍵涉稅數據的采集和共享能力。

    (四)轉變稅收征管方式,提升數字化治理效能

    基于數字化的新型稅收征管方式是廣泛應用數字技術、融合打通數據鏈條、深度挖掘數據價值、以數據驅動實現治理目標的稅收征管理念和實踐創新。一是持續推進我國稅收征管數字化轉型,注重業務需求與信息化供給的無縫對接,形成清晰、明確、具體的改革目標鏈條和良性互動機制,致力于以數字化推動科學精確執法,以智能化推動精細化個性化服務,推動精準監管從“以票管稅”向“以數治稅”轉變,加快現代征管方式改革,大幅度提升征管智能化、集成化、精細化、協同化水平。二是加強稅務執法、服務、監管與大數據智能化應用的整體融合和高效聯動,強化數字技術智能算法在精確執法、智能辦稅中的應用和延伸,夯實“以數治稅”、精準監管的智能化基礎;加快基層數據實時共享、業務實時聯動的數字化智能化部門協同實踐創新;持續推進與稅收征管數字化治理相適應的征管規范、技術規范等制度性改革,落實稅務監管的“首違不罰”、統一自由裁量、包容審慎等理念和原則,逐步形成稅收征管數字化治理制度體系。

    (五)完善征管組織架構,推動數字文化理念創新

    構建適應征管數字化的組織架構和運行機制是提升稅收征管數字化治理效能的關鍵。一是優化征管組織架構。要適應征管機構地域化分級設置和征管業務數字化扁平運轉的雙重需求,加快數字文化建設,逐步構建“層級分設+業務扁平”(即縱向分層領導、橫向扁平連接、內外數據聯通)的多層次、多元化的復合組織架構。二是優化征管資源配置。按照稅收征管數字化智能化的發展需求,要培養既懂技術又懂業務、既懂理論又懂實務的多元復合人才,按照“業務+技術”“總局+基層”“專職+兼職”“專家+稅干”“企業+稅局”的要求,打造業務與技術聚合、理論與實踐融合、需求與儲備結合的資源配置格局,為稅收征管數字化轉型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


    您的稱呼:
    聯系電話:
    最新評論(0)
    • 稅務局剛剛通知!2024年度“雙隨機”抽查情況和抽查結果公開!

      發布時間:2025-01-15來源:國家稅務總局寧波市稅務局稽查局為貫徹落實國務院、國家稅務總局“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工作的要求,按照《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印發<推進稅務稽查隨機抽查實施方案>的通知》(稅總發〔2015〕104號)文件要求,我局開展了2024年度稅務稽查隨機抽查工作,現將結果

      楊敏會計師 2025-03-12 15:21:12 5424836人看過
    • 稅局已明確!1月15日前,這項申報必須完成!

      01印花稅營業賬簿按年計征開始申報!一、申報期限(1)應稅營業賬簿按年申報繳納。(2)納稅人應當自年度終了之日起十五日內申報繳納營業賬簿印花稅。二、.應納稅額的計算應納稅額=計稅依據×適用稅率。(1)應稅營業賬簿的計稅依據,為賬簿記載的實收資本(股本)、資本公積合計金額。(2)已繳納印花稅的營業賬簿

      倪螢螢會計師 2025-01-15 20:28:13 11324376人看過
    • 最新消息!一稅兩費合并為一稅!

      7月21日,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其中,國家宣布了關于財稅體制改革的消息,決定中明確:建立權責清晰、財力協調、區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財政關系。增加地方自主財力,拓展地方稅源,適當擴大地方稅收管理權限。完善財政轉移支付體系,清理規范專項轉移支付,增加一般性轉移支付,提升市縣財力同事權相匹配程度。

      陳恒會計師 2024-08-02 09:39:25 27358829人看過
    • 定了!8月征期有變化!稅局剛剛通知!

      18月大征期定了!不延期!15日截止!稅局明確:8月申報納稅期限截至8月15日!申報增值稅、消費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費附加、文化事業建設費、個人所得稅、企業所得稅、核定征收印花稅、環境保護稅、資源稅。各地方存在微小差異,請納稅人要合理安排時間,按時完成報稅哦!2新電子稅局有變!調

      楊敏會計師 2024-08-02 09:11:14 27878399人看過
    • 定了!8月征期有變化!稅局剛剛通知!

      18月大征期定了!不延期!15日截止!稅局明確:8月申報納稅期限截至8月15日!申報增值稅、消費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費附加、文化事業建設費、個人所得稅、企業所得稅、核定征收印花稅、環境保護稅、資源稅。各地方存在微小差異,請納稅人要合理安排時間,按時完成報稅哦!2新電子稅局有變!調

      陸艷秋會計師 2024-08-02 09:09:40 29204021人看過
    • 定了!8月征期有變化!稅局剛剛通知!

      18月大征期定了!不延期!15日截止!稅局明確:8月申報納稅期限截至8月15日!申報增值稅、消費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費附加、文化事業建設費、個人所得稅、企業所得稅、核定征收印花稅、環境保護稅、資源稅。各地方存在微小差異,請納稅人要合理安排時間,按時完成報稅哦!2新電子稅局有變!調

      沈美霞會計師 2024-08-02 09:09:40 30212439人看過
    • 切記!會計離職,不完成這兩項交接,違法!

      01 不完成這兩項交接 違法!工作交接重點之一:變更稅務信息案例:王女士之前為A公司財務負責人,后來因個人原因,辭職到了B公司擔任財務負責人。在給B公司辦理相關涉稅業務的時候,王女士被告知辦理業務受限,并且會影響當前企業的納稅信用評級!原因就出在:A公司因長期不申報轉為了非正常戶

      周育根會計師 2024-07-30 14:39:56 36183285人看過
    • 稅費優惠為制造業創新發展添動能

        制造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近年來,各地依托各自產業優勢,升級傳統制造產業,發展先進制造業。稅務部門主動靠前服務,精準落實落細稅費優惠政策,助力制造企業用好用足稅惠紅利。稅惠添力高技術船舶集成制造    不久前,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7200立方米雙燃料乙烯運輸船首制船命名儀式舉行。該船是南通中集太

      沈旭晨會計師 2024-07-29 09:20:56 29943797人看過
    • 臨時工工資屬于“工資”還是“勞務報酬”?稅務總局明確了!支付勞務費5大誤區要知道!

      01臨時工工資屬于“工資”還是“勞務報酬”?稅局回復:若臨時工與單位存在雇傭關系,按照工資薪金所得申報納稅,若臨時工與單位不存在雇傭關系,按照勞務報酬所得申報納稅。看似有結論,實則在工作中去用去做的時候,咱們很多小伙伴還是反饋一頭霧水:那我公司和這個臨時工到底是不是雇傭關系呢?可以這樣來看待這個問題

      華孝哲會計師 2024-07-29 09:17:28 36269841人看過
    • 7月1日起,工資新規正式實施!會計月薪不到這個數,單位違法!

      周良會計師 2024-07-26 09:12:09 30860152人看過

    至上官方

    中國至上會計

    至上官方高級會計師,專職會計行業十年豐富經驗

    • 639936

      精選解答
    • 278164854

      閱讀量
    向TA咨詢
    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蜜桃